草坪上,随处可见游客手持风筝线奔跑的身影;天空中,造型各异的风筝翩跹起舞……这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在东海百里文廊白泉段的觅林古树园呈现。
白泉镇是“中国民间艺术之乡”之一,当地传承的10项优秀民间表演艺术及技艺分别被纳入国家、省、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北蝉风筝便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结合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,白泉镇在觅林古树园推出了为期两天的非遗纸鸢文化活动,通过创意风筝表演、“乡遇舟山创见未来”文创市集等载体,搭配春日布景,吸引众多市民游客纷至沓来。
记者在觅林古树园看到,绿草地上搭起了一顶顶帐篷和天幕,市民游客徜徉其间,或带着孩子放风筝,或坐下休憩、喝茶畅谈,畅享风景。“趁着周末放假,想带着孩子来亲近大自然,没想到还赶上非遗活动,孩子玩得很开心。”市民胡剑住在新城,驱车带着家人来觅林古树园游玩,这里风景优美、地域开阔、活动丰富,他直呼来值了,“游玩的同时还能让孩子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,这是最值得的,能培养他们对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热爱。”
非遗纸鸢文化活动带来的不仅是场景的“热闹”,“乡遇舟山创见未来”文创市集同样人潮涌动。在文创产品、非遗手作、甜品小吃、鲜榨果汁、流浪咖啡等摊位前游人询价、摊主的叫卖声此起彼伏。“连轴转了两天,营业额超过了2000元,日均单量在40杯左右。”仅周末摆摊两天,不用打广告就有如此“战绩”,让流浪咖啡主理人古月笑得合不拢嘴。
布置风车墙、花瓣纸鸢造型、非遗纸鸢文化展示墙,设置手工制作风筝、放风筝等丰富活动,白泉镇对此次非遗纸鸢文化活动可谓用心良苦,究其原因,是在谋划一篇“农文旅”三方融合的大文章。
“我们围绕晚稻杨梅、皋泄香柚这两大国家地理标志农特产品,正在以皋泄村为重点,带动潮面村、米林村和河东村组团发展,重点推进‘土特产富’,打造‘柚香梅林’片区。”白泉镇党委委员乐晨怡告诉记者,在积极发展这一片区果品精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,该镇依托觅林古树园这一文旅点位“流量”持续攀升的特点,将非遗文化活动“嫁接”至此,用文化赋能乡村旅游,并通过共富市集的形式,以“三产带二产促一产”的融合发展路径,带动村民增收,助力乡村振兴。